深圳雕塑家园文案
主题语——雕塑家园•让心灵回家
安置躯体,是为寻常栖身
安置心灵,是为诗意而居
项目定位:白领新人类的私人寓所
发展商:深圳小筑投资
建筑师:罗瑞阳&重庆建筑大学建筑研究院
项目基本情况介绍及区位图——
主题一:历史上众多的乌托邦……
……我不在舞台上,也不在观众席,我的位置,在我自己的空间里
ARTPIA—雕塑家园:一个现实的乌托邦
ARTPIA—雕塑家园是以新建深圳雕塑院为契机和背景而产生的一个集展示、办公和居住为一体的综合项目。由深圳雕塑院和高层公寓两部分组成。从字面上看,它包含两方面意义:雕塑家——园,雕塑家(艺术家)的会聚地,艺术的天地;雕塑——家园,塑造我们的家园,我们的栖居之地。在项目的进行过程中,我们逐渐形成了以“ARTPIA”为基调的构想,它直接来源于历史上的UTOPIA乌托邦概念。UTOPIA乌托邦直接的意思是“根本不存在的地方”,但它却代表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在目睹了历史上众多乌托邦的生和死之后,我们不得不以一种超然而又现实的态度来加以对待,以ART(艺术)取代UTO的想法自然而生。的确,当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之后,艺术化地生存难道不是我们的必然之路吗?
ARTPIA,艺术之邦。
ARTPIA雕塑家园是在都市中保持着自立的乌托邦样相的同时,由现代和未来所依存的电子情报网所支撑的动态的开放的都市社区计划。是以亚细亚式的混沌的意向为基调,将先端的技术和固有的风土与环境相融合,已异质的文化的交叉来构筑的为深圳和世界带来新风的据点。雕塑家园—ARTPIA的构成采用了全新的“街区平台型集住单位”和“大楼别墅型居住单元”的概念。它们代表的是与现代主义的按功能来进行分区的传统的都市计划方法井然不同的,面向未来的思考方式。
“诗意地栖居”,这句话来自于20世纪德国大思想家——马丁•海德格尔的一篇哲学论文的篇名。
说到哲学,可能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空洞的虚无的理论,与自己的现实生活毫不相干,这样,未免失之偏颇了。其实,只要回想一下中学教科书的定义: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科学,而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和认识——就会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为人处世准则,可以说就是他的生存哲学,不过这种生存哲学不一定清晰而完整的理论体系表达出来,甚至自己也不一定察觉罢了。
说到“诗意”,可能更会有人嗤之以鼻。在现代社会的演进中,尤其在当代中国,我们从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而安贫乐道的千年古梦中惊醒过来,忽然发现了自己在物质上的极大贫困。之后似乎人人都有只争朝夕的心态,日夜兼程地朝着物质丰富的目的疾奔,有时简直浮躁到了急功近利的地步,这种心态下“诗意”给人的感觉完全是一种不着边际的空想与玩物丧志的矫情,或者干脆就是遁世者的呓语。“诗”顶多不过是文学的一种体裁罢了。何况我们的栖居因住房短缺而困扰,因劳作而备受折磨,因趋功逐利而不得安宁——我们变得有点像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里的老太婆,起先要茅草屋就心满意足了,后来想有大房子,再后来想当女王……对于沉重的现实生活来说,“诗意”成了奢侈的梦想,太过轻飘了。
果真如此吗?想起了古希腊哲人巴尼门德在公元前六世纪便提出的问题:那么我们将选择什么呢?沉重还是轻松?(他把世界划分为对立的两半:光明/黑暗;优雅/粗俗;温暖/寒冷;存在/非存在。在他看来前一半是积极的、轻的,另一半是消极的,重的)。但米兰•昆德拉对他的结论产生了疑问:沉重的便真的悲惨,而轻松便真的辉煌吗?米兰•昆德拉在他的名著《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再次向我们提出这个问题。而他认为,至少沉重与轻松哪一点是积极的,就难以判定——对米兰•昆德拉来说沉重与轻松的概念也全然不同:生命的每一秒钟都有无数次重复的“永劫回归”,是最沉重的负担,而我们的真实生活(终有一死)则成了能与之抗衡的辉煌的轻松。如果我们把现实生活与诗意也做一个沉重与轻松的划分,答案是否真的如上文的那么简单?
话题似乎扯远了。回到诗意地栖居上来,其实这句话也并非海德格尔的发明。它源于德国一位并非声名十分显赫的诗人荷尔德林(1770—1843)的诗句:“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荷尔德林的诗本意若何,也许永远无人能够真正测度了。所以我们在此所说的“诗意地栖居”,只能是海德格尔的诠释,海德格尔的“栖居”——后来又在多篇论文中阐述了这个问题。
在海德格尔看来,首先是(“终有一死”的)人在“栖居”。(终有一死的人)根基于大地仰望天空,这种仰望贯穿的天地之间,便是人的栖居之所了;而广义的“栖居”,至少有三个要点:一、著造乃是真正的栖居;二、栖居是终有一死的人在大地上的存在方式;三、作为栖居的筑造展开为那种保养生长的筑造和建立建筑物的筑造;而思想本身就象筑造一样;归属于栖居。这样一来,农民培养作物,建筑物和作品的建筑、工具的制造,凡此种种“人类的劳绩”都成了栖居的本质结果,而作诗在此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写诗,也“绝非飞超和超出大地以便离弃大地,悬浮于大地之上”的轻飘的梦呓了。相反,诗作为一种天地之间的度量,而成为“原初性的筑造,存在之创建”,建造着栖居的本质。在此“诗”的基本特性在于它的“解蔽”(即“揭示”)性,正如艺术与科学技术都是一种“解蔽”活动,创造性活动一样。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无论是建筑,还是人们的生存,本质上都是一种“诗”,正如我国当代作家赵鑫珊教授在他名为《建筑是首哲理诗——对世界建筑艺术的哲学思考》中明澈地指出“建筑的最高本质是人,是人性,是人性的空间化和凝固”,“人只有借助于诗(数学诗、音响诗、建筑哲理诗……)”,才能去追寻人生的意义,并表达这意义,强化这意义“。也许这段话可以做为“诗意地栖居”的一例具体诠释吧。
作为雕塑家园建筑师的我们,在设计这个项目时,有两个出发点:一、雕塑家园本身是我们的梦想,是我们“栖居”的一种方式,是我们为人们奉献的一首风格简约的小诗;二、从广义的栖居而言,我们不单希望能够给人们提供一个肉体上居住的生存、工作空间,我们更希望给人们提供一个精神上的栖居之地;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在这个项目上,特别强调文化底蕴与人们之间沟通交流的空间与氛围的底里所在;同时这也是我们与发展商真正的默契所在。所以我们是高度赞赏发展商在其他物业服务与艺术俱乐部的文化、艺术交流精神的。
我们希望人们在“充满劳作”地追求物质丰富外,还能有一个进行自己的创造,满足心灵追求与价值认同的广阔空间——一块真正健全的栖居之地,因为我们相信,单一的生活追求与生存状态,是贫瘠、逼仄的;我们相信每个人,无论处在什么样的时代与环境中,都在物质之外,还拥有着或直白或隐蔽的梦想……或者说,每个人在立足大地时,都仍会仰望天空;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我们与居于其中者双方,都能通过“诗意地栖居”,获得一种丰满充实的人生。(这些愿望成功与否,其实更取决于居住者本身——栖居,取决于他们本身创造,筑造的本质)
主题二:街区平台型集住单位
我们希望人们在“充满劳作”地追求物质丰富之外,还能有一个进行自己的创造,满足心灵追求与价值认同的广阔空间——一块真正健全的栖居之地,因为我们相信,单一的生活追求与生存状态,是贫瘠、逼仄的;我们相信每个人,无论处在什么样的时代与环境中,都在物质之外,还拥有着或直白或隐蔽的梦想……或者说,每个人在立足大地时,都仍会仰望天空;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我们与居于其中者双方,都能通过“诗意地栖居”,获得一种丰满充实的人生。
与文化设施和商业聚集地等所具备的功能相结合的形式是本来都市生活的特性,而现在的许多都市里都将这些功能从物理上分割开了,ARTPIA—雕塑家园所采用的街区平台型集住单位的概念是努力将这些被强行分割开来的东西再次统合起来,让居民更多地深入都市环境,让相当数量的居住单元和它们所需的公共设施集合在一个单独的机体之内。它是与习惯的大规模居住小区和郊外半田园的纯粹居住场所的开发行为决然不同,是21世纪的、有计划的、有品质新形态的都市居住形态。
作为孤立的对象的住宅栋和布置它们的绿地之间的泛连续性是来源于现代建筑上的计划理念,从获取阳光和空气流通等卫生的角度出发由建筑的功能价值对面积单纯的追求所带来的具体成果。其结果是所形成的街路并没有形成明确的三次元的轮廓,而是与住宅栋隔绝开来的独立“道路”。因而形成了追求最大效率的交通意义上的单意空间,街路曾经拥有的作为人们交流的场所的性格被无情地剥夺了。ARTPIA—雕塑家园既保留了现代建筑理念中被重视的卫生观点,又形成不单是为了通行的道路的街道和广场,可以看成是都市的小宇宙。它是一种由顺应街区的轮廓而形成的具有连续壁面线的沿道型建筑围合成内含中庭并抬高一定的高度而获得的街区平台,进而形成一定秩序的都市构成的方式。它被用来代替称之为小区型或更确切地说由现代建筑所不断衍生出的板状平行和点式排列方式的住宅形式。这种具有一定秩序的街区里呈现的是一种明快的街路空间,它包括——
1、屋顶公园
屋顶平台定为屋顶运动休闲公园,由四部高速电梯(其中包括两部观光电梯)直接到达,布置有室内游泳池、桑拿房、壁球馆、健身房和室外活动场所。屋顶上处处亭立的抽象形体为使色彩永不剥落以长保五色缤纷之艳丽,所有混凝土表面上均贴饰上釉面瓷砖。
2、居住单元
从2到30层为居住单元部分,它是由两排巨型的U型柱(此U型柱既是结构单元,同时也是设备管道的集中地)和水平方向每三层所拥有的U型环绕梁所形成巨大的方格状骨架,其表面均为未加处理的清水混凝土,以70平方米为基本单元总共480个单元,基本单元之间可以作各种组合,每3层为一个单元,所以仅需10条走廊,走廊沿横向贯通。各单元均为双层楼构,由单元内部之楼梯连接上下层,起居室则为双层挑空,所以其天花板高达5.4米,透过3.4×5.4米之巨大玻璃窗可饱赏周围之美景。卫生间采用整体浴室。厨房则为开放式,采用系统式厨具系统。整个大楼配有中央空调系统,集中供热水系统并布有计算机局域网络及国际互联网专用接口。
3、街区平台
在以半地下室(停车场)的屋顶所形成的平台上设有公共设施和活动广场,其中有便利店、日间托儿所、洗衣店、美容美发室、医务室、俱乐部和可以叫菜到府的餐厅。活动广场以罗马城中心的卡比多广场为原型,配合雕塑院极具艺术情趣之造型,从而创造出独特的文化氛围。
4、地下空间
半地下室部分除提供相关的技术设备空间以外,还拥有100个车位和穿过街区的地下通路,从而达到真正的人车分流。
主题三:全新都市居住形态
一群年龄接近,来自天南海北的年轻人,就这样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只知道,他们(小筑人)似乎想要在这颇为物化的城市中,构造出一块自由而和谐的人性化空间,他们力图在这个颇为功利的城市里,营造一方超乎功利之上的精神家园,他们想把最新的建材和工业产品也包含进去,改善(提高)时下人们的生活质素……他们倾注了无限热情和心血,想为一栋冷冰冰的钢筋水泥构成的建筑,赋予一个生命,一个灵魂。
雕塑家园由小筑艺术公寓、地下停车场及深圳雕塑院所组成——
1、地下停车场
宽敞明亮的地下停车场有着充足的车位,住户由地下停车场乘电梯直达各层,真正实现人车分流,精心为你构筑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
2、架空层
在高层公寓的首层,特别设计了两处宽度为6.8米的架空层,不仅有利于空气流通,在实际上从空间和人们心理的角度将整个雕塑家园与外面的环境融为一体,体现了雕塑家园“开放空间”的理念延伸。
3、罗马广场
蛋形广场的形状源自罗马中心的卡比多广场,体现人与人之间自由和谐的交流,气氛宁静而清新,你尽可以自由自在,身心放松地漫步其间。
4、艺术小雕塑
栩栩如生的艺术雕塑,散发出一种现代精神和鲜明个性的文化内涵,让你感受到艺术的无穷魅力。
5、喷泉
如风如歌的水声向你倾诉着,整个广场便为此而生动起来,悠闲其间,其乐融融。
6、雕塑院
一件件深圳人自己的雕塑作品就从这里诞生,定期的雕塑美术展让你与名人共聚一堂,倍感自豪。
7、星屋
从浮躁的繁华,走向宁静的平凡,在这里,你能够悟出人生的真谛。
8、屋顶运动休闲公园
屋顶运动休闲公园,布置有室内泳池、桑拿房、壁球馆、健身房和室外活动场所,有四部高速电梯其中包括两部观光电梯可以直接到达,身处室内泳池,透过临流戏水的悠闲,顺应人酷爱与水亲近的天性,并可登高望远,饱览四周美景,使人心胸开阔,洗涤都市人烦嚣的心境。
9、儿童游乐园
嬉戏其间,浑然忘我,孩子们可尽情发挥创意心思,培育内涵自信。
主题四:大楼别墅型居住单元——垂直的庭园都市
大楼别墅型居住单元起源于对“花园城市”概念的批判吸收,它一反住宅中传统的几室几厅的布局,它通过一个两层通高的公共空间将除极需私密性的睡眠以外的所有内容统一在一起。并通过这一空间和前后贯通的建筑布局将自然的三大要素:光、风、景引入室内。整个室内空间更因各种装饰而充满家庭之温馨气息。这样的住户单元很像一户一户地建造成的独立单位,换句话说,它令人感觉一户户独立住宅分别加以切割而后被嵌入混凝土的架构中。在住户中,有一种将卧室置于上方,其入口在走廊的北侧,因此称为N系列单元。相反,有另一种将双亲卧室和小孩房置于下方,其入口在走廊的南侧,因此称为S系列单元。此时,则非自起居室“登上”,而是“拾级而下”至各自的卧房。
独特复式结构——
ARTPIA公寓以70M2为基本住户单位,户户南北贯通,厨、卫、厅、房分区合理,接待与居住互不干扰,且每个单位内部以及单位之间可随居者的爱好自由组合,充分体现居家的自由性,彻底打破平面结构的死板、僵硬,可谓居家文化的一次革命。寓所是酒店式寓所与复式住宅的结合体,既具备寓所的功能,又具有复式住宅的特点;既能保证寓所的高尚性、便利性,又有复式住宅的功能分区性;既是单身贵族、商旅人士的最佳栖居,又是二人世界、三口之家的理想家园。建筑师首创“楼别墅型居住单元”的概念,运用有形和无形的手法改变了传统的空间格局,体现出对建筑、环境、城市生活和空间的独特理解。
免责声明:若此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谢谢。 邮箱:305109410@qq.com
联系人:
手机:13523532903
电话:15324970371
邮箱:zzcifu@qq.com
地址: 郑州市金水区林科路6号院1号楼